為了更快更準時地“啃掉”去產能這塊“硬骨頭”,部際聯席會議按照國務院要求組織了10個督查組,本周起將陸續赴各省區市開展鋼鐵、煤炭去產能專項督查。
“不督查不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告訴記者,“一些地方去產能不積極,要靠中央督查的‘鞭子’去抽它,才能推動。”
從數據來看,煤炭鋼鐵的去產能情況確實不盡如人意。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累計退出煤炭產能9500多萬噸,完成全年任務的38%,累計退出鋼鐵產能2100多萬噸,完成全年任務量的47%。
在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趙辰昕看來,去產能進展緩慢的原因很復雜,既有員工安置、資產處置、債權債務等難點,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畏難情緒也依然較重,擔心去產能會影響經濟發展。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院主任牛犁向記者表示,近期煤炭、鋼鐵的價格出現反彈,相關企業的效益有所好轉,一些被關停的企業又重新生產了,一些此前猶豫是否要關的企業又不再關了,這直接影響了地方上去產能的決心。
都想別人去產能自己享利潤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要求,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專項督查工作的督查方案已于8月17日印發,10個督查組將重點督查去產能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任務分解和進度落實情況、產能實際退出情況、獎補資金籌措使用情況、職工安置情況等八個方面的內容。
盡管目前具體的督查省份名單尚未披露,但一些地區去產能滯后的情況已經披露。國家發改委8月初發布的《關于煤炭去產能和專項執法行動開展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稱,目前內蒙古、福建、廣西、寧夏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煤炭去產能工作剛剛啟動,還沒有實現實質性產能退出;江西、四川、云南完成比例不到10%。
去產能的地域差距確實不小。以鋼鐵業為例,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研究員徐莉穎告訴本報記者,到7月底,浙江等四個省份已經完成了全年的去產能任務,但河北、遼寧等產鋼大省的去產能成績并不理想,僅完成了10%~35%,河北省上半年的粗鋼產量甚至增產了100萬噸。同時還有多省份尚未真正開展有實質性的去產能行動。
事實上,進入2016年后,鋼鐵行業似乎迎來了“春天”。國內鋼鐵價格自2015年12月開始反彈,使得鋼鐵企業的經營狀況出現改善,這也使得很多“暫停”的產能又復燃了。
受鋼價上漲等因素影響,河北鋼鐵行業經濟效益上半年大幅提高,銷售利潤率達到3.02%,實現利潤150.06億元,同比增長181.3%。
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6年國內共關停高爐34座,合計容積23414立方米,煉鐵產能2800余萬噸;而部分鋼鐵企業新投產設備情況則是,2016~2018年仍有16座高爐計劃或即將投產,合計容積47740立方米,煉鐵產能4045萬余噸。顯然,一旦利潤合適,鋼鐵業仍有很大的復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