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能過剩 貿易保護無助鋼鐵產業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負責人今天在此間指出,鋼鐵產能過剩是全球性問題,我國近年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美歐等國家和地區。我國已經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化解過剩產能,而且成效正在逐步顯現。其他產鋼國家和地區也應該同樣做出努力,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更應出臺積極的應對舉措,化解過剩產能,而不應將鋼鐵產能過剩這一全球性問題歸咎于我國,并采取貿易保護、限制市場公平競爭等錯誤做法。

  該負責人指出,對鋼鐵產能過剩這一全球性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今年2月份,國務院印發《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對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確要在“十二五”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基礎上,未來5年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各部門、各地區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認真開展工作,今年要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從全球情況看,我國鋼鐵工業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不是來自政府的補貼,而是來自企業自身。當今世界最現代化、最大型的鋼鐵生產裝備大多在中國。比如,5000立方米以上高爐、300噸以上大型煉鋼轉爐、5500毫米大型寬厚板軋機、2300毫米寬帶鋼熱連軋機和2250毫米寬帶鋼冷連軋機等,這些裝備運行狀況好、能耗低、自動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競爭力。

  “我國鋼鐵企業出口不存在傾銷問題,企業都能夠實現利潤。從我國國情出發,我國并不鼓勵鋼材出口,相反,還采取一系列切實措施控制鋼材出口。”這位負責人強調,鋼鐵產品國際貿易本質上講是市場行為,是源于進口國需求、消費者綜合考慮產品性價比等因素后的自主選擇。由于我國鋼鐵企業的競爭力較強,鋼鐵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具有良好聲譽且性價比高,不少鋼鐵產品已經與進口國當地生產形成高度互補關系,這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也給當地下游用戶和消費者帶來實際利益。應該全面、客觀、理性地看待鋼鐵產品貿易問題。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無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全球鋼鐵產業的發展問題,相反,只會對國際貿易秩序造成進一步沖擊。

  在談到債務時,該負責人強調,化解債務問題是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需要妥善處理好的重要問題。由于鋼鐵企業資產規模大,涉及面廣,一些企業的債務關系復雜,如果處置不當,有可能引發區域性風險。為妥善做好債務處置工作,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將通過推動兼并重組、債務重組、破產清算等多種渠道,依法依規處置好產能退出企業涉及的債務問題,保障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平穩有序推進。

  據該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社會總需求逐步減弱,部分行業產能利用率下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一些企業不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甚至瀕臨倒閉,但受一些體制機制因素制約,以市場化方式退出的障礙較多,成為“僵尸企業”。這類企業的存在,扭曲了市場信號,降低了要素資源利用效率,增加了社會管理成本,妨礙了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建立。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堅定不移地處置“僵尸企業”;另一方面,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一企一策”,促進“僵尸企業”退出,同時確保社會穩定和良好金融秩序。

  “導致虧損的主要原因與全球鋼鐵行業面臨的困境一樣——市場需求不振、產能利用率低。我國主要采取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政府主要是做好職工兜底和社會穩定工作,保證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該負責人說,事實證明,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是十分有效的。今年上半年,我國鋼鐵產量同比下降1.1%,而且價格回升。3月份當月鋼鐵全行業實現扭虧為盈,4月份起實現累計扭虧。

  這位負責人強調,下一步,要堅定不移繼續抓好去產能工作,確保完成5年化解粗鋼產能1億~1.5億噸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