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兼并重組之勢逐漸興起。在河北,河鋼集團通過對省內鋼鐵企業的整合,形成了4400多萬噸的產能規模;省內的民營鋼鐵企業也在省內外進行布局調整,逐漸形成了德龍、縱橫、津西、敬業等8家1000萬噸~3000萬噸的鋼鐵集團,標志著“大鋼企時代”的到來。

從全國來看,原寶鋼集團與原武鋼集團聯合重組為中國寶武集團,成為我國最大的鋼鐵企業集團;江蘇沙鋼集團重整了前東北特鋼集團;建龍集團通過一系列的兼并重組,在山西、東北等地迅速擴張到3000多萬噸的產能;福建省也布局了兩個1000多萬噸的鋼鐵集團;方大集團兼并重組27家企業,資產總額達到700多億元……

目前,這一態勢仍在全國范圍內延續。

世界第五次鋼鐵并購潮正在中國形成

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史就是鋼鐵產能向大集團公司集中的競爭史。一些大鋼鐵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為追求更大規模的經濟效應而不遺余力進行跨國結盟,通過并購重組形成更大規模的鋼鐵巨頭,安賽樂米塔爾就是這樣成為全球鋼鐵航母的。

100多年來,世界鋼鐵工業雖然經歷了幾次大的經濟危機沖擊,但每次危機都使鋼鐵工業獲得新生并深化發展。其中有兩個因素起著決定的作用。一是技術升級推動了產業升級,二是重組并購提高了產業集中度。

100多年來,全球鋼鐵工業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并購重組,每次并購重組都使得產能向大型企業集中,并形成更大型的鋼鐵企業。第一次大規模的并購重組潮發生在20世紀初的美國,同時也產生了世界第一鋼廠——美國鋼鐵公司;第二次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日本八幡制鐵和富士制鐵合并為新日鐵,此后,新日鐵一直保持日本國內第一、全球第二的地位;第三次是20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并購重組潮,造就了當時的全球第一大鋼鐵集團安賽樂;第四次是本世紀以來發生的米塔爾領導的橫跨北美、歐洲、亞洲、南美、非洲等地區的并購重組,到2005年米塔爾已位居全球第一,到2006年又重組全球第二的安賽樂,一舉成為全球鋼鐵巨頭。

以上四次大規模重組,促使全球鋼鐵產業集中度持續上升,并使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鋼鐵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煥發生機。

在中國,原寶鋼集團與原武鋼集團合并為寶武鋼鐵集團,河鋼集團跨國收購賽爾維亞鋼廠,以及沙鋼、建龍集團、德龍等鋼鐵集團興起重組并購潮……這意味著世界第五次鋼鐵并購潮正在中國形成。

提高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勢在必行

從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看,無論是工業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幾乎都有一批支撐整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優勢企業。可以說,沒有支柱產業和優勢企業,就沒有發達的現代化經濟。應該說,推動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大力提高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不僅事關鋼鐵產業的發展,而且也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和整體。

大型的,尤其是特大型、產業集中度高、規模大的優勢企業,既是行業的王牌和主力軍,又是國民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保證。一個大國,如果沒有世界級的大集團公司,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就難以立足;即使一個小國,如果有世界級的大企業集團,也可以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例如,因有索尼、豐田、新日鐵住金等世界級公司的支撐,使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因有三星、浦項等全球500強企業,才使韓國走向世界。近年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程越來越證明,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最終靠產業優勢和大公司大集團的優勢取勝。抓住了優勢產業和大公司大集團優勢企業這個“關鍵少數”,就抓住了國民經濟的大頭。通過這些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的滾動發展,可以帶動相關產業和區域的經濟發展,并搞活整個國民經濟。

從行業發展的形勢來看,產業集中度已成為我國鋼鐵工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當前鋼鐵行業雖已化解了大量過剩產能,但產能過剩矛盾仍然存在。鋼鐵行業對產品價格和市場過度競爭調控力低,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難以處于主導地位,當金融危機來臨時抵御風險能力低等問題,無不與鋼鐵產業集中度低有直接關系。

較高的產業集中度是保證市場平穩和供需關系平衡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據國外專家研究,一個國家某個行業前4家企業產業集中度若低于40%,市場就會出現過度競爭,供求關系和價格也會隨之大幅度波動。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低,正是導致鋼材市場過度競爭、近年來價格多次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

而在國外,據統計,美國前4家鋼鐵企業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5%左右;日本前4家鋼鐵企業的鋼產量占總其全國產量的75%左右,歐盟前4家鋼鐵企業鋼產量占其總產量的73%左右,韓國的前2家鋼鐵企業鋼產量占其全國總產量的85%左右,其中浦項鋼鐵公司一家鋼產量即占全國總量的65%。當這些國家鋼材生產供大于求時,都可以通過有效限產而使供需關系基本保持平衡。

提高產業集中度還是鋼鐵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結構良好的產業布局,尤其是合理的產業集中度,是技術要素不斷得以創新并充分集聚、擴散和共用的條件。提高產業集中度,有利于企業環保綜合治理、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產業專業化分工與協作體系,拉長延伸產業鏈;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和生產經營協調,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企業效益;有利于企業大力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實現企業科學管理,直接走鋼鐵工業現代化之路;有利于從總體上解決長期存在的重復建設問題;還有利于調整優化生產廠與市場的布局,更加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和統籌效應。

兼并重組是提高產業集中度最有效手段

在國家已經明確不能再新增產能的情況下,鋼鐵行業已到了必須用兼并重組的手段來推動產業布局結構調整,進而推動企業環保治理、產品結構、工藝技術裝備綜合配套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的新階段。

在鋼鐵行業,一般規模越大越容易帶來規模效應,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和管理費用。此外,規模越大,鋼鐵企業在原料采購和銷售上的話語權就越大,甚至可以在國際競爭中表現出較強的統一行動力。

世界鋼鐵業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做優做強是必須建立在鋼鐵企業規模大之上的。企業規模上不去,就會失去與外國大公司競爭的前提。尤其是對我國鋼鐵企業而言,沒有一定的規模,很多經濟社會問題都難以解決。在面對經濟風險時,規模大的經濟實體也有更大的抵御能力和更大的回旋余地。鋼鐵企業做大與做強是相互聯系的,只有做大做強,才能抗擊國際市場上的風浪,取得與競爭對手平等的發言權。

從這個意義上說,鋼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更多信息請進入法鋼耐磨鋼板新聞資訊